|
【狮山镇】新狮山人:在佛高区开启幸福新生活 |
【shishanzhen】2018-5-23发表: 新狮山人:在佛高区开启幸福新生活 原标题丨新狮山人:在佛高区开启幸福新生活4位“新狮山人”讲述他们在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工作、生活、成长的故事核心提示“得益于企业和政府的工会,我在10多年间参加了大量活动和培训。”佛山市爱庭电 新狮山人:在佛高区开启幸福新生活原标题丨新狮山人:在佛高区开启幸福新生活 4位“新狮山人”讲述他们在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工作、生活、成长的故事 核心提示 “得益于企业和政府的工会,我在10多年间参加了大量活动和培训。”佛山市爱庭电器有限公司的职工邱百树,已经在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工作生活了10多年,在这期间他积极工作,并主动参加政府部门和企业举办的各项活动、培训,如今,他已经从开始的人生路不熟,变成真正的“狮山通”。 在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每年都有许许多多像邱百树一样的人来此落地扎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新狮山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在此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人生理想、与诗词为伴找到幸福、充实自己服务社会……他们切身感受着狮山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狮山找到自己的归属。 一群群“新狮山人”,成为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社会发展的温暖助力,他们构成了这座多姿多彩的城市。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也始终给予这一人群细细的关怀,搭建平台提供贴心服务、举行活动关爱新市民、向他们开放公共服务,一系列的举措,让“新狮山人”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让他们在此开启幸福新生活。 李森 用激情奉献工作用歌声赞颂狮山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近日,在南海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官窑校区举行的招聘宣讲会现场,李森演唱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敢问路在何方》,提醒快要毕业的学生们要不怕吃苦,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日后方能“修成正果”。现场的80多位应届毕业生对李森深情、幽默的演讲和雄浑的高音演唱报以热烈的掌声。 “干好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把人的工作做好。”李森说,“我从2003年开始担任人事科长至今,公司每年进出1000多名员工,没有发生过一件需要上到政府部门处理的劳资纠纷,所有的纠纷都在我这里化解了。” “森哥把员工当自己的家人看待,他也特别能吃苦。”与李森共事多年的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制造部调度员唐锋回忆,“2004年, 我们俩一天去了韶关的五所技校招聘,森哥全程宣讲,并和我一起面试500多名学生,从中午一直干到晚上12点才吃饭,他太能干了。” 2004年底,老家在辽宁的李森跟随福迪公司新工厂搬迁来到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工作。“狮山是个新发展的城镇,很有潜力,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要与它一起成长。”李森回忆,14年前,狮山政府与福迪公司合作,让他以成本价在狮山买了房,又热情地为他办理了入户,而公司也给了他很好的发展平台,“做人要有责任感,懂得敬业、感恩,我舍不得离开这家企业和狮山。” 10多年来,李森把他的青春和激情倾洒在狮山这片热土。他喜欢唱歌,虽然没上过一天的专业课,没拜过师,但凭着多年参加比赛与评委交流和自己的细心琢磨, 他夺得了狮山镇第一届卡拉ok大赛冠军。后来,李森首次登上了被誉为“狮山春晚”的第一届“情洒这方土”文艺晚会舞台,与另一位女歌手深情演唱晚会主题曲《烂漫春潮狮山来》。 “你播种,我浇灌,为我家园奉献爱。同流汗,共耕耘,来日狮山花如海……”一谈起这首多年重复演唱的歌曲,李森禁不住深情地哼起了歌词。多年来,他不断演唱《狮山,我的家》《狮山春意浓》等多首本土歌曲,在表演中渗透着与狮山一起成长的幸福感。 除了唱歌,李森还喜欢编导和表演小品,很多节目都涉及狮山的人、情、事。其中,反映产业工人住上公租房、子女通过政策性借读上学的小品《新狮山人》获得了狮山小品大赛第二名。“我编导的小品很多都源于在狮山的工作和生活,我热爱狮山这片热土。”李森回忆,2006年他年薪约8万,当时有猎头公司想挖他到别的地方,最多的一次出到50万元年薪,“我没去,而且还把我在湖南的爱人和小孩也动员到狮山落户安家。” “现在的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空气好、交通方便、公交便宜,政府又注重文化发展,我唱歌和编导、表演小品的爱好可以得到很好发挥。公司老板多年来一直围着汽车转,不搞其它产业,企业发展比较稳健,老板也比较重视我的才华发挥。我会一直在福迪愉快工作,在狮山快乐生活。”李森兴奋地说。 刘晓光 扎根狮山文化沃土原创诗词600首 “翻检年华一岁除,而今梅色点苍悟。凭栏报与家山月,月在家山人在途。”这是刘晓光在佳节因思乡而作的诗——《元旦即题》。2013年,刘晓光因一份感情牵绊来到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目前是天安智慧园区南海分公司一名保安。 初到狮山,刘晓光无亲无友,人生地不熟,当他正愁于生计问题时,恰遇天安物业公司招聘保安,便在这家企业安下身来。“我作为一个来南海的打工者,虽然是做保安工作,但我们公司的文化氛围浓厚,非常感谢领导对我写诗的支持。”刘晓光感激道。 2011年,刘晓光发觉身边的朋友开始用电脑上网,出于好奇, 他也给自己买了人生之中的第一台电脑。正是通过网络,他认识了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喜欢古体诗的人。刘晓光申请qq号后就马上搜索与诗词相关的qq群,通过加这些qq群而结交了不少朋友。在qq群里,“话唠”刘晓光一直都很活跃,除了聊些日常话题外,他和“诗友”们还会常常聊有关诗歌方面的话题,有时还会在群上对对联。 “我没啥兴趣爱好,就是喜欢文字,喜欢诗词。”刘晓光介绍,来狮山已有6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加入了“广东岭南花城诗社”,只要一休假,他就会参加诗社的交流活动。“在诗社,既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诗友面对面交流,又能认识更多 优秀的写作者和良师益友。”而平日里下班后,他也总是匆匆完成洗漱,便开始沉浸在诗词书籍的海洋中。 其实,刘晓光在高考前就辍学出门打工,上世纪90年代他曾在家乡的供销合作社做工人,还曾创业开餐厅,而后辗转换了几次工作。他自嘲“似乎在走下坡路,我的经历太多,一时之间说不完”。2013年,刘晓光远离东北老家南下,他说,正是离家太远了,这种乡愁成了写诗时的一种基调。 在与刘晓光聊天时,他随口便能吟诵古体诗。而这并非来源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我并非看一眼就过目不忘,而是一首诗我总是会反反复复地读。”刘晓光认真地解释道,平日里他就喜爱读“经史子集”之类的中国古典作品,诗词写作中常常会“用典”,这就需要阅读来丰富知识储备。 至今,刘晓光已创作原创诗词近600首,在《岭南诗歌报》《凌海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近百首诗词。刘晓光的理想是能出一本自己的书,虽然目前已有不少朋友建议他可以出书,但在他看来,自己目前的水平还欠些“火候”,还需要再积淀。“文字写作是一份很严谨的工作,目前我的水平不够,就不能潦草出书,这样是对文字和对读者的亵渎。”刘晓光严肃道。 王铭 不断学习挑战自我在佛高区施展抱负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不会走出大山,可能现在还守着一亩三分田。如果没有狮山这么多年打响的‘蓝天保卫战’,我不会把家安在狮山。”来自四川省平昌县的王铭将这句深情的告白发在微信朋友圈上。 “我中专毕业,干的工作很多是与外国客户交流,首先得克服语言障碍。”王铭介绍,品质工程部的工作主要是制定产品标准,与客户复核标准,处理客户对质量等问题的投诉。而公司的客户超过六成是外国客户, 与他们交流需要用到英语。“我英语基础薄弱,刚开始听英语像听天书,后来想了个办法,记住客户说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叫客户把主要的意思写在白板上,我用相机拍下来,借助翻译软件,不断跟公司翻译请教。”王铭说起他学英语的历程,他觉得当时这样“临时抱佛脚”也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决定通过自学考试攻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贸易大专。 三年寒窗,王铭的英语基础变得扎实起来。经过不断实践,目前,他可以用英语直接跟客户邮件往来,跟客户对话也能听懂七八成。 王铭2001年中专毕业来到广州打工,在五年的时间里从一名普通员工做到生产经理、总调度。2006年来到位于狮山的合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先后任啤塑部部长、品质工程部部长,一直到现在任副经理一职。职业道路走得稳健,王铭总结道:“不断地勇于挑战自我,努力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才是正道。” “就像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多年的‘凤凰涅槃’那样,有勇有谋,绿色发展,搞好人文环境。”王铭回忆,以前企业附近有很多陶瓷厂,现在没了,雾气腾腾、灰蒙蒙的天变成了蓝天,“看到环境好了,我也在附近买了房,把老家近80岁的老父亲接过来一起享福,两个孩子也通过积分制在下柏小学上学。” 想起自己20岁前家里只能半年吃白米饭,半年吃番薯、玉米等粗粮的过去,王铭感慨:“还是改革开放好啊,不管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学习,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走一条不断积累的路,就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李伟光 主动提升自身能力为居民提供更好服务 之前曾有一位来自广东普宁的个体户,想来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开店,却不知道这边营商环境如何。犹豫良久,他突然想起有个在狮山打拼多年的同乡,于是连忙打电话过去。“放心,只要是诚实合法经营,狮山都很欢迎,而且这边办事高效规范,做生意不麻烦。”这位个体户听了同乡的话后来到了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目前生意已经渐入正轨。 那位鼓励个体户来狮山的老乡,就是李伟光。在谈到自己到狮山的经历和感想时,李伟光这样说:“狮山人务实、包容,这里确实是一个适合打拼和追求梦想的地方。” 2008年,李伟光一个人背着一个简单的背囊,来到当时的狮山派出所报到(今为小塘派出所),开启了他与狮山的缘分。尽管来之前也做过“功课”,但当李伟光来到狮山时,还是吃了一惊:“当时和现在的中心城区不同,四周几乎全是农田,晚上八九点后街上就看不见人了,也没什么商铺。” 与生活的不便和不适应相比,更大的挑战来自工作。来到狮山不久,李伟光就成为了塘头的一名社区民警,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外来人员,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必须积极融入当地生活,而语言关就成为他首先要克服的难题。“在普宁我们也是讲潮汕话为主,粤语虽然能听懂,但几乎一句都不会讲,结果工作中也吃了不少苦头。比如村里的老人来报案,做笔录时我用普通话发问,老人听不懂,只好请同事翻译,以致当时我都有点害怕跟人讲话。显然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我除了听粤语广播、跟同事学外,还利用走访的机会,壮着胆子跟居民讲粤语,结果半年左右,我的粤语就很流利了。”李伟光回忆道。 在忙碌本职工作的同时,李伟光也在不停地“充电”。2014年,政府组织了一个社会工作培训班,李伟光出于好奇参加了,这是他首次接触“社工”这个概念。经过两年学习,李伟光成功考到了社工证。而在2016年,他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上课,经过十个月培训,成功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对于这些举动,不少人在赞赏的同时也有疑惑,为什么一个警察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考证?对此李伟光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拓宽自己对工作的思考维度,从而找到持续提升的方向。“比如有父母来报案说孩子走丢了,公安找到后一查,原来孩子是跟父母赌气离家出走了。过去我们的重点只是找到孩子,而通过学习专业的社工知识,我懂得针对家庭问题的处理方式,就会去了解他们家里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或者是帮助他们向专业社工求助。” “近年来佛高区核心区狮山镇社会飞速发展,而公安机关的服务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我经常思考,要怎么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才能跟上这个时代?正是带着这个疑问,我跳入无尽的学海,并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既是李伟光的一份初心,也是在履行当年自己守一方平安的承诺。 来源丨珠江时报 记者丨刘嶒、肖坚 编辑丨钟静文 瓷砖相关 狮山 ,本资讯的关键词:line改革开放核心区狮山镇新生工作生活幸福开启 (【shishanzhen】更新:2018/5/23 20:23:57)
![]() |